马来西亚担任东盟主席:排场很大,成果有限?
- Cindy Foong

- Oct 30
- 3 min read
在刚落幕的东盟峰会上,马来西亚因红毯仪式、高规格外交接待与特朗普互动而获得全球媒体关注。然而,当掌声散去,我们必须问:
这场外交秀,究竟为马来西亚与东盟换来了什么?

外交舞台强势抢镜
作为主席国,马来西亚成功吸引全球目光:
特朗普、中国李强、日本新首相、巴西与南非元首等齐聚吉隆坡
安华以“中立、对话、多边”为主轴打造外交形象
获特朗普公开致谢,称其促成“吉隆坡和平协议”(泰柬边境冲突和缓)
这无疑让马来西亚站上世界舞台中心,外交包装相当成功。

形象工程 vs 实质成果:落差明显
学者一致认为:
“象征意义强,但实质成果有限。”
关键议题几乎无重大推进:
缅甸危机 —— 无突破
南海争议 —— 无进展
区域经济推动 —— 亮点有限
尤其值得警惕的是——
多项重大协议并非通过东盟机制,而是美国与各国双边完成。
美国分别与马来西亚、泰国、柬埔寨、越南签订贸易与关键矿产协议,使东盟更像“舞台背景”而非政策主导者。
美马协议:偏向美国、马来西亚让步更多
贸易政策专家指出:
美国未做出重大让利
马来西亚需配合美国出口与稀土政策
政策调整范围广、代价不小
一句话:
美国拿固有利益换马来西亚政策让步。
专家评价:
“这是对马来西亚来说的‘最不坏选择’,不是最佳选择。”
外交现实依旧严酷。

国内政治反应:光环有限、争议上升
虽然安华国际声望提升,但:
“欢迎特朗普”仪式引发争议
加沙情绪被反对党放大
网络声音批评“迎美过头”、“政治秀多过成果”
结论:国际好评≠国内加分民意影响中性偏负。

现实提醒:外交不是跳舞,是战略与利益
峰会结束后,我们必须冷静思考:
镜头与舞台不能当饭吃
稳定物价、提升收入、教育质量与科技竞争力才是人民真正关心的未来。
安华赢得掌声与镜头,但东盟与马来西亚是否真正受益?
目前,还不是肯定句。
东盟未来的竞争,不靠掌声,靠成果。外交可以是舞台,但国家不能只做舞台。
我们需要战略家,而不是只会做秀的演员。

信息来源
CNA (Channel News Asia)Malaysia’s ASEAN chairmanship: Big on show, short on substance? (2025/10)
ReutersTrump strikes deals on trade, critical minerals in Southeast Asia (2025/10)


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