🐾 从UPM流浪狗风波,看马来西亚制度冷血的阴影
- Autumn Innovation SB Admin

- Oct 5
- 2 min read
吃狗肉可恶,屠杀流浪狗更可恶
因为前者是出于贪婪,而后者是制度性的冷血。真正的现代文明,不在于GDP的高低或城市的高楼,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在“不方便、不理解、甚至不喜欢的生命”面前,仍然选择尊重。

以“人道主义”自居,却对生命冷血
马来西亚常在国际场合以“人道主义国家”自居,为加沙、巴勒斯坦或其他灾区民众发声;但面对自己校园里的流浪生命,却选择了暴力与灭绝。
在一个和平的国家,居然有大学使用公帑,以每只RM400的价格去“清理”狗命。这不是管理,而是文明的倒退;这不是安全措施,而是社会冷漠的制度化。
顶尖大学的道德沦陷
根据《当今大马》《热点》《诗华日报》等媒体报道,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(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, UPM)被指委托外包公司,以每只RM400的价格“捕捉并处理”(实为处死)校园内的流浪狗。校方没有明确否认,仅表示“深感遗憾”,并承诺调查。
⚠️ 这不是普通市政行动,而是发生在一所顶尖大学。一个代表知识、科学、人文与文明价值的地方,却以屠杀作为“解决方案”。这已经不仅是动物议题,而是道德崩坏与制度冷血的象征。

当“干净”“方便”“效率”成为借口
UPM事件揭示了一个危险现象:当极端观念与行政懒惰结合,社会就会以“干净”“方便”“效率”为名,去消灭问题的存在。
狗被视为“肮脏”或“威胁”;暴力取代教育;以杀代管、以压代治——这正是极端主义渗入日常生活的写照。
更可悲的是,这样的行为竟然还得到部分舆论的支持,反映出我们的公共伦理教育,已经出现严重裂痕。
大学与政府的责任缺位
大学不应只是发文凭的工厂,而应是理性、同理与公民意识的摇篮。当大学本身参与、纵容或默认暴力时,政府有义务追查:
谁批准了这项外包合同?
是否违反《动物福利法》?
是否存在“行政懒惰”与“文化偏见”的纵容?
在这起事件背后,更大的问题是:马来西亚至今缺乏全国统一的流浪动物政策。没有系统性的绝育与领养计划,没有教育公众如何与动物共处,没有真正执行《动物福利法》。
屠杀不是管理,而是懒惰与残酷的结合
当一个政府无法建立系统,就用屠杀来掩盖无能;当一个社会失去怜悯,就以“管理”为借口伤害生命。
流浪狗、流浪猫之所以存在,是因为人类遗弃、城市规划失衡、政府监管缺位。而最可悲的是,错误的根源在上层,代价却由动物承担。
文明,不只是城市的灯光
真正的文明,从来不是GDP与高楼,而是当面对微弱、脆弱与不完美的生命时,我们仍然选择不伤害、不残忍、不冷漠。
你认为大学与政府该如何处理流浪动物问题?是否应推动全国性TNR(绝育捕捉放养)政策?
留言一起讨论👇








Comments